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的精神,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党员知识的广度,加深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自动化第一党支部于2020年3月23日起,组织党员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系列视频。
这一系列作品精心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其讲话、文章和谈话中所引用的中国古代经典中的名言名句和历史故事,围绕“为民”“立德”“修身”“家风”“孝道”“廉政”等不同主题,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从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的理念。在学习中党员同志们对于家国情怀、做人风骨、做事风格、治学态度等各方面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党员的学习状况,自动化第一支部开展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之学习分享交流会。
第一集 一枝一叶总关情
分享者:安梦雅
本集的主题直指“为民”二字,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系百姓生活质量的改善。把为民二字落实到实处,制定各种政策,实施如惩治腐败、扶贫帮困等等深得民心的措施,无不体现出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为民服务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要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丝毫不走样、真真切切地落实到实处,从而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要把个人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担当起强国的责任,以民为根本,努力提升自己,给国家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第二集 治国有常民为本
分享者:潘欣怡
本集的主题,围绕着“仁政”这两个字展开。重民生,“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治理国家的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利民。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兴民德,“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就是要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得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的根基是人民,最主要力量的来源也是人民,一个政党的兴衰在于人民。
今天,在我们前行的路上,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集 国无德不兴
分享者:裴怀志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非常重视立德修身,德才兼备才是社会所需。国无德不兴,人无徳不立。一个国家以德为先,才能更好的在国际社会上立足,才能在世界之林不断发展壮大。一个人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才能成大器。
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现在我们每一年都会评选全国道德模范,会评选感动中国人物,就是想把这种德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注入社会,注入人心,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作为我们大学生,我们也要以身作则。本次疫情期间,也看到了很多大学生作为自己社区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奔赴前线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要将立德内化于心,并付诸于行动中去。
第四集 国之本在家
分享者:夏勤
这一集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家风有关的思想,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等典故来切入主题。这一集从重视家庭、重视家教,讲到重视家风,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建设的重视,阐释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成为子女的表率,家风好坏,关乎家庭的兴衰荣辱。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吸收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们在学校的时候一个班级,一个党支部都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做到用自己的品行,用自己的努力去塑造这个大家庭中的氛围,以及这里的学风。国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应该做到无论身处何处都要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建设我们的大家庭和我们的国家。
第五集 报得三春晖
分享者:高航
本集讲的是孝道,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了解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背景,这句诗词是孟郊写于五十岁的时候,他直到四十六岁才中举,五十岁才谋得一官半职,然后将母亲接到自己身边一直照料,这首诗深刻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在我看来,同时也传达了他对母亲的愧疚,悔恨自己没有早些服侍自己的母亲,但对母亲来说,儿子实现梦想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懂得感恩,感恩自己的父母。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是我们人生的启蒙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倾注了自己无尽的爱和心血。感谢父母的无私关怀,感谢父母的精心养育,感谢父母对我们工作的全支持。此时我们还都没有开学,在家里,应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平常多主动做些家务,多陪父母聊聊天,父母需要子女的陪伴和关心,以后陪伴父母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我们要抓住此时宝贵的时间。
第六集 只留清气满乾坤
分享者:高佳鑫
本集主题是共产党员的修身,从什么是修身、为什么修身、怎么来修身方面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永无止境。作为一名党员,要心怀“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理念,带头遵守党纪党规,两袖清风,勤政为民。修身应作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常态,既是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对中华优良传统的弘扬和继承,是价值观层面作风建设的新境界,还是做人为官的基本遵循,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诗,既提出了共产党人严以修身的标准,又提出了这是共产党员价值追求的导向。我们也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把立德、树人摆在首位,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自身的素质加强党性修养。
第七集 绝知此事要躬行
分享者:张泓鑫
本集的主题是实干,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是赢取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没有谁是不通过努力就能获得成就的,我们在学习中要扎实积累理论知识,崇尚实践,以志与勤为方向和路径,发挥个人价值,提高自身素养。实干出真理,真理只能靠实践来检验,本领只有在实干中提高。实干要坚持,“积土而为山,积水而成海”,只有坚持才能看到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实干能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要干出来。”
结合实际生活来讲,我们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不仅仅是新冠肺炎的疫情,更大的挑战是我们的内心是否足够坚定。我们在家的时候需要慎独,面对任何懒惰的行为我们都要坚决抵制。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们必须做到勤奋、志向远大,才能不断的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当中去,才能更好的服务人民。
第八集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分享者:张金勇
“腹有诗书气自华”比喻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通过这一集,我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雄才伟略、丰厚的学识功底都是来自于他坚持不懈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但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读书学习的榜样,还为我们指引“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主动去学习。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习不应该只是口头的学习,比如经常在宿舍睡觉打游戏,这与大学的主旋律是相违背的,我们应该去图书馆、自习室,去主动的学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通过这次对《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学习,更加坚定我担当重任的勇气,把坚持学习的这种理性精神化为一种自觉,学以修身。
第九集 恶竹应须斩万竿
分享者:李洁
恶竹应须斩万竿,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新的发展。我们党遏制腐败的工作,就是沿着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路径展开。这是一条标本兼治的路。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反腐倡廉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反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不想腐败,就是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自我要求,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敢腐是要保持对制度的敬畏之心,明确作为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在这次疫情之中,很多党员同志挺身而出,前往湖北疫区。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唯有踏实工作,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才能够让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与不足之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第十集 天下之治在人才
分享者:张琼
天下之治在人才,主要讲了什么是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以及如何使用人才。人才是道德的辅助,而道德是才华的引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才就是要爱国爱民、要有理想信念、要实干肯干、要改革创新、要有责任担当。凡成大事者,必从基层做起,所以地基非常重要,就是要做到接地气、通民生、懂国情,艰苦奋斗。任何美好的理想,都不会唾手可得,都需要经过不懈努力,而广大的基层永远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必须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关于如何使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运用了“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的典故。如何把人才用好,要有正确的用人导向、从工作需要出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五湖四海广纳人才,这些都十分重要。
七月份我就要去支教,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将所学与实际相结合,为孩子们带去丰富多彩的课程,更要利用业余时间走到基层去,走到人民中去,到基层中调研,了解群众的所需,力所能及解决群众们的困难。“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要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同时在学习、工作中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立足本职,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努力地去成为国家需要、民族需要、时代需要的人才。
第十一集 咬定青山不放松
分享者:梁伟锡
咬定青山不放松,讲的是理想信念的主题,首先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的支柱。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就像一座房屋如果没有了支柱,就算外表再华美,还是经不住风吹雨打,随时可能倒塌。只有支柱牢固,才会在各种磨砺下屹立不倒,成就大事。
其次,要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说,作为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就是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最后,怎样坚持理想信念?我认为,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应视祖国荣誉为自己的荣誉,祖国耻辱为自己的耻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把个人理想的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事业中,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奋发有为,甘于奉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祖国,为人民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第十二集 天下为公行大道
分享者:刘晶
《天下为公行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儒家经典文献《礼运》篇,意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天下,即不把国家当作一家一姓的私有物。这句典故蕴含的“大同”理想与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公的大国胸怀,彰显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中国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在疫情发生以来,在充分保障国内抗疫工作需要的前提下,中国已分批组织实施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中国积极组织专家深入开展技术交流,毫无保留地分享中国经验。第一时间共享新冠病毒基因组信息、搭建相关数据和科研成果共享平台、开展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同舟共济、合作共享贯穿着中国抗疫科技攻关的全过程,体现的便是一种大国胸怀,大国气度。我想不管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是原则,建立了这种持久的更有价值的国际合作关系,我们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经据典的向我们描绘祖国的蓬勃发展和美好愿景。他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向人民诉说着贴心话,连心话,无不彰显出我们的中国智慧和中国风范。我们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学习,更要体现到我们的行动中去,天下之治在人才,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